原标题:寒潮中他们温暖这座城
凌晨,公交车司机检查车辆。记者杨官荣摄
电力工人对电线进行维护。记者赵伟摄
交警在严寒中指挥交通。记者刘凯达摄
环卫人员对路面进行保洁。 记者刘凯达摄
菜摊清晨7点开始营业。记者李海曦摄
昨日,今年冬天的“最强寒潮”来袭,最低温度陡然降至-2℃。一夜间天空飘起雪粒,城市犹如“冰封”。而就在这样的严寒里,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却一如既往地用平凡的坚守、点滴的行动,悄然温暖着这座城市的所有人。
3:00
“蔬菜兄弟”包强、李雄丰
凌晨3点,包强和李雄丰就早早起来,穿上厚厚的羽绒服走出家门,骑着电动车向众宇农贸市场方向出发。
包强和李雄丰是曲靖老乡,在五华区西城时代众宇农贸市场经营着一个销售蔬果的小店,每天凌晨3点多就得早早地来到市场。在昆明开店快5年了,以他们的经验,最好、最新鲜的菜都得靠“抢”。昨日天冷,俩人来晚了十多分钟,生怕“抢”不到质量好的菜,所幸来得还不算晚,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。
到凌晨5点的时候,包强和李雄丰早已将蔬菜整整齐齐地摆上了销售货柜,随后,李雄丰匆匆出门,骑上电动车,到距离20多公里的正昌水果批发市场去拉水果。6点半左右,菜市场开始人头攒动,变得嘈杂、热闹起来。头天预订好蔬菜的顾客已陆续来取菜,两人一边给顾客取菜,一边核对菜品有无错漏。早上7点30分,俩人已经卖出了800多斤蔬菜。等到大部分客户将蔬菜取走,包强和李雄丰这才松了口气,腾出手来吃了口早饭。
“这几天突然降温,我们冷点没啥,这些菜可比人娇贵,得多装几层袋子,不然菜被冻伤就不新鲜了。”包强说,为了方便顾客、提高销量,他们还在外卖平台上开了“网上菜市场”。“辛苦是肯定的,但毕竟能提高销量,现在光网上一天就能卖两三百斤菜,不仅方便顾客,提高了我们的收入,每个月也能给家里多寄点钱回去,让家里人过得更好一点。”话音未落,包强又骑着电动车送菜去了。
5:30
环卫工人陈阿姨
寒潮下的昆明从阵阵扫帚声中苏醒。清晨5点半,许多市民仍在睡梦中时,昆明京环盘宸公司环卫工人陈阿姨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,打扫街面、清洗垃圾桶、铲除小广告……虽然她所负责的主干道人流量大、环卫难度高,但从事环卫工作两年半的她已经驾轻就熟。
清晨天空飘着细细的米雪,特别冷。怕积起雪,陈阿姨专门穿了一双防水靴,还特地戴了自己最喜欢的棕红色棉头套,因为同事说,下雪的时候得把自己“武装到牙齿”才不会冷。每天清晨,她要先把负责的道路清扫一遍,再把垃圾运到几百米开外的垃圾站倒掉。工作繁重,她的扫帚一直未停,只是特别冷的时候呵出热气暖暖手。好在没有积雪,一条街打扫完就可以去驿站休息下、喝点热水。陈阿姨说,做环卫工人这几年,最恼人的是开车的人在路上扔果皮、纸屑、饮料瓶。因为有些环卫工人上了年纪,行动缓慢,为了清扫垃圾来到马路上很容易遇到危险。
虽然遇到过恼人的事,但更多的是市民给的温暖。寒冬到来,有人匿名送热奶茶、水果到驿站,也有许多主动帮忙清扫垃圾的志愿者。这样的冬天,让陈阿姨心里暖暖的。
7:00
交警杨伟标
戴上头盔,骑上摩托,清晨7点,昆明市交警支队一大队民警杨伟标已奔赴岗位。
杨伟标一路行驶到青年路与金碧路交叉口,这是昆明市中心的重要交通枢纽,也是他值守的路段。50岁的杨伟标是一名军转干部,17年前从部队转业到公安,从此开始了10余年的交警生涯。面对寒流,一件警用棉衣加上一条单薄警裤,就是他的御寒装备。“那么多年已经习惯了, 实在太冷就到岗亭里暖几分钟。”杨伟标笑着说,因为除了要保障路面交通的正常通行,他还时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市民,有时要搀扶老人,有时要帮忙推车、捡东西,所以对他来说,穿得太多反而会给执勤带来一些不便。
直到上午9点,早高峰还迟迟未至, 平日里拥堵的金碧路、青年路显得有点冷清。“可能是因为高速公路通行限制所以很多车进不来,而且这么冷的天,大家愿意待在家里,所以车流就减少了。”杨伟标判断道。
在确定道路运行通畅后,杨伟标终于吃上了第一口早餐。“为了不影响工作,大家都是饿着肚子到岗的,过了早高峰时间,再轮流快速地去吃。”杨伟标说,交警是外勤岗位,相对也辛苦一些,但是想到群众的一声声谢谢,便也觉得值得了。